新闻动态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电话:010-58804106, 010-58803145(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1:30,14:00-17:30)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公众号
新闻动态
总第141讲 京师人文宗教讲堂“佛学系列(三十六): 禅与禅诗
2019-11-13

       2019年11月9日,“京师人文宗教讲堂”佛学系列讲座第三十六讲“禅与禅诗”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三层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焕珍主讲,来自北京高校的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100余人到场聆听了讲座。

冯焕珍教授
 

      冯焕珍教授首先从佛教中“心”所呈现的两种状态和境界入手,对禅与禅诗的概念和关系予以说明。冯教授指出,佛教坚持万法唯心所现,而心有智慧心与分别心。智慧心,指无分别的、众生本具的,展现智慧、自在与慈悲境界的心;分别心,指众生智慧心被无明遮蔽后,产生分别与执着,呈现贪嗔痴的心。禅,即智慧心与其所观照的世界,具有真实性、中道性、超越性与当下性。参禅就是把分别心转变为智慧心的过程。诗,作为“言志”的方法,目的是言“心之所之”之志,当诗依智慧心“所之”的佛性或自性立意属辞时便是禅诗。禅宗意在破除一切执著而回归本具自性,只有禅宗出现之后,才有作为诗歌一格的禅诗存在。

       冯教授以青原惟信禅师参禅为例,强调“不染一尘”的法性空寂境和“空有不二”的法界圆融境是禅师以智慧心来显示的禅境,亦是禅诗所要体现的至高诗境。同时,冯教授重点围绕王维的山水诗《酬张少府》和《十牛图颂》,具体分析“以诗说禅”的禅诗以及“依诗参禅”的禅诗,指出禅者不仅创作禅诗,而且将参禅心要化为禅诗,以供修道者参究悟道、明心见性。对于禅诗的影响,冯教授认为,禅诗是佛教中国化的成功范例,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遗产,更为中国人追求精神超越敞开了新境界。

讲座现场

     冯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充满哲思与禅意的讲解给与听众颇多启发。互动环节中,冯教授就“如何理解‘佛性’与‘自性’”“禅和情感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互动环节

下期讲座预告

      佛学系列讲座(三十

题目:佛法智慧与智慧人生

时间:2019年11月23日(周六)上午9:00-11:30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 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

主讲: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 赖永海教授    

     

Copyright © 2017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