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2日,“京师人文宗教讲堂”儒学系列讲座第三十五讲“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三层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由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主任施仲谋教授主讲,来自北京高校的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150余人到场聆听了讲座。
施仲谋教授依据《论语》内容将孔子的教育思想概括为“因材施教”“学而知之”“学思并重”“温故知新”“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等主张,指出孔子教育思想的最大课题是培养知、仁、勇兼备,克尽厥职(忠),推己及人(恕)的“君子”。施教授接着介绍了当下时兴的国际文凭课程(IB)的兴起缘由、核心理念及其“知识渊博”“勤于思考”“善于交流”“懂得关爱”“全面发展”等十条学习者培养目标。施教授将IB课程学习者培养目标与《论语》相关论述对比,指出IB课程很多地方契合孔子的教育思想。例如,IB课程注重培养“积极探究”的学习者,而《论语》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观念体现了孔子对主动求知的重视。施教授根据以上的分析将IB课程与孔子教育理想的共通之处概括为“探究能力”“思辩能力”“国际情怀”“全人教育”“从做中学”“群体合作”等。认为教育若能兼取二家之长,则会对学生成长与社会发展有莫大好处。
讲座现场
施仲谋教授的讲座视野开阔、逻辑清晰,使听众深切感受到先进教育理念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指归。在互动环节,施教授就“在上学时期未接受过全人教育该如何弥补”“IB如何适应大陆当下的教育环境”“ IB对从业教师的要求”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互动环节
下期讲座预告
儒学系列讲座(三十六)
题目: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位置
时间:2019年10月26日(周六)上午9:00-11:30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 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
主讲: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颜炳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