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4日,“京师人文宗教讲堂”中医系列讲座第二十九讲“中医药信息学与中医古籍研究”在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崔蒙老师主讲,来自北京高校的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100余人到场聆听了讲座。
崔蒙老师
讲座中,崔蒙老师分别阐述了“中医药信息学”和“中医古籍研究”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中医药信息学是中医药学与信息科学交叉产生的学科,崔老师认为中医临床专家需要中医药信息学提供的中医药体验信息数据,这种数据是依托于人而存在的,记载了人体延续性变化的信息,对中医临床具有重大意义。其次,崔老师充分肯定了中医古籍文献在中医传承中充当的重要角色,对历代中医古籍概况进行了总结,并且进一步指出中医药信息学是科学处理这些文献、为中医发展助力的新兴学科,解决了古籍信息的分类、数字化以及构建中医古籍本体及语言系统等问题,在古籍信息的获取、储存、传播及促进中医学的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 朱小健教授
崔老师用严谨的语言,详细分析了中医药信息学这一新兴学科的产生以及发展过程,并结合实例,启迪人们要勇于探索新领域。互动环节中,崔老师就“信息学与多学科的交叉”“中医古籍入选世界记忆工程”“中医传统与西方科技的冲突”等话题与听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现场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