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电话:010-58804106, 010-58803145(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1:30,14:00-17:30)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公众号
新闻动态
运河文化之旅——第七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在北京、山东、江苏、浙江举行
2018-01-26

        2017年8月16至8月25日,“运河文化之旅——第七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在北京、山东、江苏、浙江举行。本期体验营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凤凰网、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和佛光山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和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指导,北京师范大学支持。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先生,体验营大陆领队、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小健教授,中国文化院执行董事、总经理兰华升先生,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先生,凤凰新媒体副总裁邹明先生,《旺报》社长室主任庆正先生杭州市拱墅区文广新局局长陈宁先生,山东、淮安等体验点当地领导出席了开、结营式。来自海峡两岸41所高校的60名大学生及相关工作人员150余人参加了本期体验营的系列活动。体验营一行自北京出发,乘大巴沿大运河南下至杭州,历时10天,总行程1600余公里,纵跨9个城市,对34个运河文化体验点及博物馆进行了实地探访体验。


开营式合影


      许嘉璐先生在开营式上讲话,分享了对运河文化的独特感悟。许先生表示,自己的家乡在淮安老城区,是
“运河边上的人”,从小就听过运河的故事,年纪渐长,对运河文化也有亲身体验。许先生总结,运河有“四最”——历史最悠久、里程最长、技术难度最大、实际效用最高。自古至今,大运河在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人民生活的富足、文化的沟通交流上都起着主动脉的作用,滋养了华夏大地,养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许先生还为营员们送上了亲切叮嘱与祝福,希望大家旅途顺利,收获满满。

许嘉璐院长在开营式上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一年举办两次,地点在台湾与大陆两地交替。两岸青年能够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深入体验,用心感受和而不同又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大运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希望运河之水在汇通南北、贯穿古今之后,再以无限的生机流淌在两岸大学生营员的心里。

陈光巨副校长在开营式上致辞

       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故宫与运河有着很深的渊源。紫禁城是运河漂来的,故宫建造时的一砖一瓦、一木一椽,乃至诸多珍贵藏品,都与大运河有着不解之缘。故宫会和两岸青年并肩携手,为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文化院执行董事、总经理兰华升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体验营围绕运河文化展开,是一次跨越千年时空、万里疆域的中华文化探索之旅。青年一代是两岸的希望和未来,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复兴的种子,希望两岸青年一代自觉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加强两岸的沟通与交流,让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河奔腾不息。

       凤凰新媒体副总裁、凤凰网总编辑邹明先生对往期体验营进行了系统回顾,指出以文化为载体促进两岸交流是体验营举办的初衷。大运河是全人类共享的不朽文化遗产,希望营员们在本次旅程中多看、多听、多感悟,让体验经历成为一颗美好的种子,在大家心中开花结果。

     《旺报》社长室主任庆正先生在致辞中表示,体验营自201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期,主题涵盖汉字文化、茶文化、民族文化等多个精彩而意义深远的主题,展现给大家的正是两岸民族同胞血浓于水的情怀、无法割舍的文化历史纽带。愿两岸青年携手为民族复兴奋斗,愿中华文化长河渊源不息、川流永远。

      北京师范大学郭瑾瑾同学在开营式上作为营员代表发言,分享了此前在台湾举办的原住民文化之旅的珍贵回忆和对本期体验营的期待,希望在体验包容、宽容、统一的运河文化的同时,与来自台湾的同学们交流分享,用实际行动让海峡两岸听到更多青年人的声音。


营员代表郭瑾瑾同学发言

       开营式最后,许嘉璐院长为体验营授旗,本期体验营正式启动。


许嘉璐院长为体验营授旗

    “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由许嘉璐先生倡导,是以两岸大学生为主体的文化交流项目。体验营自2014年暑期开始举办,拟5年内每年举办两期,暑假在大陆,寒假在台湾,分别邀请两岸大学生在大陆和台湾进行实地体验,以共同的文化之根为钥匙,打开两岸交流的“心窗”。2014年至今,体验营已举办期,分别以汉字文化、茶文化、长城文化、志工文化、民族文化(普洱)、原住民文化与运河文化为主题。

      第七期体验营选定运河文化为主题,不仅带领营员感受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体会大运河自古至今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更是对习近平主席关于大运河“保护、传承、发展”重要指示的积极响应。今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6月习主席再次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本期体验营是全国高校中首个具体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大运河重要指示的活动,与中央打造大运河文化带“金名片”战略相应。

        体验营一行在九天的时间里,围绕“运河文化”主题,前往北京通州北关水利枢纽、临清鳌头矶、临清运河钞关、元代运河与会通闸、南旺分水枢纽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台儿庄古城及大战纪念馆、淮安清江浦、水上立交桥、洪泽湖古堰遗址、高邮明清运河故道、邵伯船闸、苏州吴江运河古纤道、杭州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拱宸桥及河西历史文化街区等地进行体验。在通州北关水利枢纽,营员们在通州政协专委会程兴利主任的讲解下考察了通惠河、北运河等五河交汇处,对通州运河段的前世今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探访通州北关水利枢纽

       在临清参观鳌头矶古建筑群的过程中,营员们看到佛道二教信仰在同一屋檐下和谐共处的景象,感受了运河文化的开放与包容。在临清运河钞关,营员们了解到钞关在明清时期的繁盛,认识了古代漕运支撑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作用。在南旺分水枢纽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济宁文物局副局长杨义堂老师带领营员们了解运河发展变化和古代治河先辈的事迹,领略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修治运河时的顽强意志与过人智慧。营员们在台儿庄古城漫步,追忆运河塑造下“天下第一庄”的繁华,深切感受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摧残,坚定了要为世界和平、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参观会通闸                                    在南旺分水枢纽博物馆林听讲解
  
       漫步在台儿庄古城                                 弹痕累累的台儿庄大战遗址

      在淮安水上立交桥,营员们观看了大运河和淮河入江水道相交却互不干扰的立体河道,体会现代科技与古老运河文化的交融。在洪泽湖古堰遗址,体验营一行在洪泽湖博物馆原馆长裴安年先生的带领下,缅怀了林则徐治水筑堤的功绩,近距离感受古堰精妙建造方式所体现出的工匠精神。在扬州本地文化专家钱进老师的带领下,营员们踏上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感受运河数百年的变迁;大家走近平津古堰,认识其在蓄水通航、灌溉农田和防洪等方面一举多得的作用。在邵伯船闸,营员们看着满载砂石的船只从眼前历历而过,深刻体会了“活态”大运河的生命力。在苏州吴江古纤道,营员们对比古代行船靠拉纤与现代船只柴油机动力的巨大差异,感受到运河运输方式的变迁。

 

  

                       固定洪泽湖古堰条石所用的铁锔                          参观中国漕运博物馆

  

                              行走在吴江运河古纤道                         在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的“全家福”

      在体验营行程的最后一站杭州,营员们参观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登上了拱宸桥这一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标志,全面地巩固了一路上的所学所感。随后体验营一行前往河西历史文化街区,体味枕水江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织的风情,为体验活动划上完美句号。营员们在旅途中相处融洽,收获了超越两岸文化差异的真挚友谊。体验营所经之地,得到了地方相关单位及各体验点的热情接待与大力支持。


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标志——拱宸桥

      除“浸润式”体验外,活动期间,营员们还通过聆听两场专题讲座,对运河文化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8月16日晚,水利史专家蔡蕃教授带来《北京城与大运河》讲座,帮助营员们在正式踏上旅程之前,对大运河的前世今生有了初步了解。8月22日抵达扬州后,大运河遗产保护办公室副主任姜师立先生作《大运河与世界遗产》讲座。营员们聆听大运河申遗的艰辛故事,对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及其保护与传承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蔡蕃教授《北京城与大运河讲座》             姜师立主任《大运河与世界遗产》讲座

       8月25日,体验营交流论坛暨结营式在杭州拱墅区举行。结营式由凤凰网文化中心总监陆晖先生主持,体验营总领队、北师大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小健教授对本期体验营进行了系统性总结。朱教授认为,本次体验营具有三大特点:第一,点线互动。“点”即体验点,“线”则指大运河。本次体验营的体验呈“采蜜模式”:每到一个体验点,营员们像工蜂采蜜一样,下车实地观察、走访、感受,之后再返回公路继续前行。营员们不断寻找运河枝干上的花朵,将运河文化的花粉带往四方。第二,古今交辉。纵观运河之旅,无处不体现着前人成果与当今生活现状的完美融合。营员们在邵伯观看了历经千年沧桑的古邗沟遗址,又目睹了现代船闸附近船只往来生机无限的繁忙场景,“经眼皆古物,无处不新生”。第三,日夜兼程。在紧张的行程间隙,一些同学无论多晚,都坚持整理资料、查验所得。因此,无论从实际旅途还是用心体验上来说,大家都“日夜在路上”。

朱小健教授在结营式上总结发言

      陆晖先生在发言中表示,本期体验营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受到了凤凰网数百万网友的持续关注。如同朱教授所指出的,体验营采用“浸润式”体验,营员们乘大巴一公里一公里地前行,一个点一个点地触摸和感受,虽然舍弃了快捷的交通与方便的空间转移,得到的却是无可代替的深层次文化体验。陆晖先生希望本次运河文化之旅能够丰富海峡两岸大学生的人生阅历,成为永远难忘的回忆。

            

                                  陆晖先生在结营式上致辞             庆正先生在结营式上致辞

      《旺报》社长室主任庆正先生在发言中表示,大运河流淌千年,承载着无数中华儿女的文化与生命印记,希望两岸青年能够增强交流互信,存同化异,携手成为中华文化复兴的尖兵和动力。

       杭州市拱墅区文广新局局长陈宁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大运河是拱墅区的母亲河,拱墅区一直致力于保存和传承运河文化,“运河文化之旅”结营式选在拱墅区举办意义深远。体验营促进了两岸青年的交流,有利于增进认同感,希望两岸青年友谊长存,为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贡献。

          

                                 陈宁先生在结营式上致辞              营员代表巫汶蒨同学发言

       台北市立大学巫汶蒨同学代表营员发言,分享了体验营期间的收获与心路历程,从临行前的不安,到与同学们的一见如故、共同话题满满、默契十足,共同体验运河沿途风物人情与文化积淀,再到体验营结束时的依依不舍。她希望大家在分别后,也能够将这段珍贵的回忆永存在心,共同促进两岸的交流与发展。

       交流论坛由《旺报》主笔室责任编辑蔡尚谦先生主持。营员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通过演讲、京剧改编、短剧、诗朗诵、流行歌曲改编演唱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体验过程中的收获与体悟。第三组自编自演短剧《运河谣》,讲述古代运河畔一对年轻恋人的悲欢离合,以小见大,展现运河给人民生活与文化带来的深刻烙印。第六组把年轻人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青花瓷》改编为《运河上有你》,把运河文化之旅的难忘经历巧妙地融入歌词当中,充满活力的歌声将交流论坛现场气氛推向一个小高潮。

  

                            京剧改编《说唱大运河》                       营员自编自演短剧《运河谣》

      在自由发言环节当中,营员们踊跃发言,分享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得。有台湾同学表示,此前对大陆的了解多半来自新闻媒体和网络,有一些刻板印象。在本期体验营的旅途中,通过与大陆营员们的亲密相处和对沿途风物人情的亲身体验,台湾营员被运河的宏伟和古人的智慧所震撼,更消弭了成见,对大陆有了全新的认识。十天的体验时间有限,但大家从陌生到熟悉,彼此敞开心房、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有的大陆同学表示,作为体验营成员,他们不仅感受到运河文化的生命力和包容力,也与台湾同学结下了深厚情谊。大家结对交流,思想文化的碰撞为彼此带来难得的收获。一位大陆营员特别提到在台儿庄古城的体验经历——墙壁上残余的弹孔,振翅起飞的白鸽,名为“复兴”的码头……残酷的战争遗迹提醒着大家要远离战火和仇恨,珍惜今时今日的幸福生活,让民族复兴成为两岸青年共同的理想与追求。

营员积极发言

       结营式最后,体验营主办单位领导及课程指导老师为每位营员颁发了结营证书和小组考察报告比赛奖励。


为营员颁发结营证书

       体验营期间,台湾《旺报》和凤凰网全程随行记录和报道。同时,体验营活动也得到了《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淮安日报》《济宁日报》和中国文化传媒网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Copyright © 2017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