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沧桑岁月,沉淀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造就了无数璀璨夺目的惊人发明。其中,有“文房四宝”之称的笔墨纸砚,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变迁,培养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情怀。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凤凰网、台湾中时媒体集团(旺报)、佛光山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精心选取“笔墨纸砚”作为主题,以杭州为首发站,探访湖州、宣城、歙县、黄山等地,带领营员们亲临笔墨纸砚的故乡,触摸中华文化的脉动与温度,感受“书房里的中国”。
“笔墨纸砚文化之旅”营员招募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还在犹豫吗?想知道哪些体验点及活动进入了营员们本次的行程吗?快来跟随小编的脚步,先睹为快吧!
第一站——笔
湖州 王一品斋笔庄·善琏 善琏湖笔厂
同为古代的书写工具,中国的毛笔比古埃及的芦管笔和欧洲的羽毛笔还要年长。后二者早已成了“老古董”,只有毛笔依然保持着生机与活力。毛笔是怎样诞生的?它自诞生至今有无变化?这份强大的生命力源于何处?体验营将前往湖州一探究竟,在王一品斋笔庄与善琏湖笔厂观看制笔工序、聆听讲解、亲自动手制笔,感受毛笔与书写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文房四宝中,笔位列魁首。号称“笔中之冠”的湖笔最早产于浙江省湖州善琏镇,它选料讲究,工艺精湛,种类繁多,讲究“尖、齐、圆、健”,被誉为“笔中之冠”。依笔头原料,湖笔可分为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类。最具代表性的羊毫笔选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尖端透明,容易着墨。
狼毫
兼毫
紫毫
羊毫
王一品斋笔庄始创于清乾隆六年(1741),是中国最老的一家生产和经营湖笔的专业笔庄,距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的悠久历史。相传,创始人王姓老笔工在京城把一支自己制作的笔卖给了忘带笔的考生。考生书写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竟中了状元,从此,老笔工的“一品笔”名扬四海,“王一品斋”也一直传承至今。本次体验营特别邀请了王一品斋笔庄的当代“掌门人”,为营员们细数湖笔的“前世今生”。
王一品斋笔庄博物馆
为新笔刻字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制笔行业的工匠们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所祭祀的行业祖师,是秦朝大将蒙恬。 相传,蒙恬在浙江湖州善琏隐居时“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发明了毛笔,由此开启了2000多年的制笔历史。
蒙公祠供奉的“笔祖”蒙恬像
湖笔从选料到完工,需要经历120多道工序。小小一支笔,凝结了精诚匠心与中华文化的风骨。在善琏湖笔厂,营员们不仅可以近距离观看匠人们制笔的主要工序,还能亲自动手制作,体味匠心。
充满生活气息的制笔车间
笔工正在制笔
梳理笔毛
不厌烦琐、精益求精的制笔工艺
“千万毛中择一毫”
在竹质笔管上粘笔头
下期预告:墨
想成为笔墨纸砚文化之旅的一员吗?报名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