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营活动专栏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电话:010-58804106, 010-58803145(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1:30,14:00-17:30)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公众号
体验营活动专栏
长城文化之旅(西段)——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在陕西、宁夏、甘肃举行
2019-08-02

2019年7月22日至30日,“长城文化之旅(西段)——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活动在陕西、宁夏、甘肃举行。本期体验营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凤凰网、台湾中时媒体集团和佛光山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和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支持。体验营的倡导者、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许嘉璐先生特为体验营录制了视频寄语。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陈光巨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刘涛副主任,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小健教授,榆林市榆阳区人大原副主任、榆林市长城学会段云飞会长,中国长城学会董耀会常务副会长,凤凰网李小鸣副总编辑,凤凰网文化中心柳理总监,台湾《旺报》言论部卢虹主笔等相关领导分别出席了开、结营式。来自海峡两岸23所高校的青年营员及专家学者、媒体等50余人参加了本期体验营的系列活动。

 

开营式合影

 

   体验营总领队、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小健教授主持开营式。会上播放了体验营的倡导者、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许嘉璐先生的视频寄语。许先生指出,西段长城所在的陕、甘、宁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当地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这里勾连着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往,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意义重大,他鼓励营员们用心感受西段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

 

营员们观看许嘉璐先生视频寄语

 

榆林市长城学会段云飞会长作为“东道主”热情欢迎体验营的到来,并在致辞中介绍了“长城古城”榆林市丰富的长城资源,指出长城保障中华民族统一和昌盛的历史作用,他希望在本期体验营中两岸大学生能共同传承长城精神。

 

段云飞会长在开营式上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陈光巨副主任在致辞中希望营员们能用心灵去触摸“凝固的历史”,发掘长城留给我们的文化宝藏。陈副主任特为体验营以“海峡两岸学子探觅西段长城文化”为题填词《少年游》,“长城西段再同行,两岸学生情”,表达了对营员们的祝福。

 

陈光巨副主任在开营式上致辞

 

       凤凰网李小鸣副总编辑指出本次体验营行经之地是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接之处,希望营员们认真观察、探索、体验这些地方所见证的各民族、各文化之间的往来与融合。

 

李小鸣副总编辑在开营式上致辞

 

     《旺报》言论部卢虹主笔在致辞中指出,体验营活动每一期都像是一把钥匙,为大家开启认识对岸的一扇门。营员们都是文化交流的种子,希望此行中两岸青年的一路相伴也可以播撒促进两岸交流的希望。

 

卢虹主笔在开营式上致辞

 

       南开大学苗林同学代表营员发言。作为参加过两期体验营的“老营员”,他体会到每期体验营活动的精神一脉相承,都是围绕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物质与精神遗产展开。希望营员们在活动中能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彼此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

苗林同学发言

 

 

       体验营一行在七天体验时间里,围绕“长城文化(西段)”的主题,奔赴陕西、宁夏、甘肃的12个体验点进行实地体验。在陕西榆林红石峡,营员们欣赏了崖壁题刻,体会仁人志士在榆林重镇书写下的豪情壮志。在榆林镇北台,营员们近距离感受这座作为“长城三大奇观”之一的观察台雄浑奇特的造型与苍凉凝重的风貌,并登台远眺,认识长城守卫边塞安宁、促进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重要作用,并见证榆林市“人进沙退”的治沙成就。

欣赏红石峡摩崖石刻

 

仰望镇北台雄姿

 

      在银川水洞沟,营员们置身于明处的长城、沟堑、城堡、大峡谷与暗处藏兵洞共同组成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中,感受古代将士将天险与人工完美结合的智慧。在中卫沙坡头,营员们登上高耸的大沙坡远眺黄河及对岸的秦长城残垣,欣赏曾启发王维写下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实地观察沙坡头独创的麦草方格固沙法。 

 登水洞沟明长城

 

在沙坡头了解固沙植物

 

     在甘肃山丹县境内明长城遗址,营员们近距离观察了土夯长城的形态,在领略历经百年风霜依然矗立的长城风骨的同时,也引发了对长城保护问题的思考。在张掖大佛寺,营员们了解了张掖作为佛教文化流入中原必经之地的重要历史地位,体会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在嘉峪关,营员们认识了由明墙暗壁、关城、墩台等人工工事以及讨赖河大峡谷、祁连山等天然屏障共同组成的完整边防体系,感受长城选址的精妙以及依险就势的建造特点。

在大佛寺聆听讲解

 

走进嘉峪关小钵和寺

 

       在瓜州锁阳城,营员们走进唐代瓜州古城实地体验,感受荒漠化带来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在敦煌玉门关,营员们近距离观察了玉门关汉长城就地取材,利用沙土夹杂红柳、芦苇夯筑的建筑特点,了解了玉门关作为三条古丝绸之路交汇处的战略意义。在莫高窟,营员们了解了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辟到莫高窟开窟营造的历史,欣赏了精妙绝伦的佛教壁画、彩塑与建筑艺术,感受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在敦煌交流融合绽放的光彩。

在锁阳城遗址体验

 

观察汉长城遗址

 

      与营员们体验行程相伴的是专家讲座及随营实地讲解与指导。在榆林,营员们聆听中国长城学会董耀会常务副会长主讲的“长城西段与丝绸之路”讲座,董副会长指出,修长城是为了“生存”“秩序”“传承”这三大人类始终面临的问题,因此长城可视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因河西走廊的地理特征,西段长城的建造方式和形态与东段长城迥异,但它承载着与东段相同的长城精神。嘉峪关市党史和市志研究院吴晓棠副院长为营员们带来“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讲座,简要阐释了河西走廊一带及嘉峪关的历史与战略意义,并着重介绍了明代嘉峪关长城防线梯形分布、纵深广阔的特点,“自然长城”的概念及其防御功能。体验营一路走来,董耀会会长全程随营为营员们讲解长城文化,随时随地答疑解问。每途经一地,董会长便结合当地长城的特点,撰写发布长城知识科普文章,使营员们对西段长城的了解更加系统深入。吴晓棠副院长也带领大家在嘉峪关三个体验点深入感受嘉峪关完备的防御体系。

董耀会副会长“长城西段与丝绸之路”讲座 

 

吴晓棠副院长随营讲解

 

     7月29日晚,体验营在敦煌举行交流论坛和结营式,卢虹主笔和朱小健教授分别担任主持。交流论坛上,营员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成果展示,采用陕北民歌改编对唱、唐代边塞诗朗诵、作诗抒怀、PPT或视频等方式,将自己对长城文化各方面的体悟与思考生动地展现出来。营员们的发言纷纷流露出对体验营收获的珍惜,以及对再次进行两岸文化交流的期待。

 

小组成果展示

 

        体验营总领队朱小健教授以“综”“总”“纵”三个字为关键词来概括本期体验营活动,指出本次体验具有鲜明的长城文化综合性,有一定的总结意味,还有历时纵向的回顾反思和现实纵深的感知探究,更有放飞心绪的纵情讴歌。“长城文化之旅(西段)”使大家更深切地认识和感受到,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所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他希望大家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上都有长足的进步。

朱小健常务副院长在交流论坛上总结

    交流论坛后的结营式上,主持人朱小健教授首先代读了一直关心体验营的许嘉璐院长为结营式撰写的致辞。许先生指出,两千多年来无数先民不断地设计、修建、戍守、维护长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理念:坚韧不拔,维护和平,促进多样的文化交流互鉴,共同发展。除了长城,中国大地上还有很多揭示中华历史面貌和灵魂的地方,他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去瞻仰流连。

    北师大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刘涛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体验营作为一个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项目,已有超过350位营员参与,得到了多方的认可与借鉴,这种文化交流的模式与精神都将在更多的活动中被借鉴。

刘涛副主任在结营式上致辞 

     凤凰网文化中心柳理总监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体验营活动深刻的意义在于,营员们看到了在各种文化交汇的地区,无数先人为文化的开拓、沟通与坚守所付出的巨大的努力,加深了自己对长城文化意义的理解。

柳理总监在结营式上致辞

 

 

      台湾崑山科技大学谢建鋐同学代表营员发言,认为此次体验营使营员们在感受长城文化的厚重沧桑,见识丝绸之路历史底蕴的同时,认识到自己有文化传承、终身学习、两岸交流的三重使命。营员们应成为两岸交流的先行者,将体验营精神在海峡两岸传播开来。

谢建鋐同学发言

 

 

 

     七天的体验行程中,体验营组织了长城文化(西段)摄影比赛活动。营员们围绕“长城文化(西段)”主题,边体验边拍照记录历史与文化的印记,领略西段长城的独特魅力,增强对长城遗址的保护意识。摄影作品在微信平台上展示并评奖,结营式上公布了评奖结果并颁奖。

     活动最后,体验营主办单位领导为每位营员颁发了结营证书。

为摄影比赛获奖者颁奖

颁发结营证书 

   凤凰网对体验营开、结营式进行全程直播,体验营期间,台湾《旺报》和凤凰网全程随行记录和报道。同时,体验营活动也得到了榆阳电视台、大同长城学会、嘉峪关文化和旅游局公众号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Copyright © 2017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