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营活动专栏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电话:010-58804106, 010-58803145(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1:30,14:00-17:30)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公众号
体验营活动专栏
笔墨纸砚文化之旅——第九期海峡两岸 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在浙江、安徽举行
2018-08-27

笔墨纸砚文化之旅——第九期海峡两岸

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在浙江、安徽举行

 

2018729日至84日,“笔墨纸砚文化之旅——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在浙江、安徽举行。本期体验营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凤凰网、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和佛光山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和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指导。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调研员毛玉峰先生,教育部港澳台办副主任王志伟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光巨先生,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总领队朱小健教授,凤凰网副总编辑吴海鹏先生,台湾《旺报》社长黄清龙先生,杭州长江实验小学校长丁杭缨女士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开、结营式。来自海峡两岸的40名大学生,教师及工作人员等共70余人参加了本期体验营的系列活动。

开营式合影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总领队朱小健教授主持开营式,带来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许嘉璐先生给体验营的寄语:“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希望在青年,中华民族永续富强的希望在青年,祝大家天天开心!”

朱小健教授主持开营式

许嘉璐院长给体验营的寄语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调研员毛玉峰先生在前一天的营员预备会上表达了对体验营的期待。希望来自两岸各地的同学们在此次行程中“以文会友”,开启一段美好的旅程,享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希望营员们能够通过此次行程“修身养性”,笔墨纸砚是中国书法必不可少的工具,希望营员们通过中国书法的学习感受中华文化,提高文化水平和对文化的认知。这既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对自我修养的提高。希望两岸同学能够深刻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与魅力。

毛玉峰先生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光巨先生在开营式上致辞,认为体验营一年两次两地交替举办的形式,使两岸青年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感受和而不同、却又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创举。笔墨纸砚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俗,又为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相信同学们在此次旅程中能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引发对笔墨纸砚文化的深入思考,希望两岸同学们一起探索和发现,实践与体验,携手探寻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行走一次充实的文化之旅。陈光巨先生还特以“笔墨纸砚”为题为体验营填词《画堂春》,“挥毫诗舞乐诗称,书意倾情”,表达了对体验营的期许。

陈光巨先生致辞

凤凰网副总编辑吴海鹏先生在开营式上表示,此次“笔墨纸砚文化之旅”与往期体验营的主题一脉相承,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书写工具正不断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当文字离开书写,蕴含在笔划间的情感也就消失了。笔墨纸砚所连接的不只是生活和心灵,知识与情感,历史与当下,还有文化与文明,价值与信仰,希望此次寻根探源的文化之旅能给同学们带来惊喜。只有体验共同的文化基因,连接共同的历史文化纽带,才有可能达成基本的精神共识,并从这里出发去思考海峡两岸共同的未来。

吴海鹏先生致辞

台湾《旺报》社长黄清龙先生在致辞中指出,文化始终是连接两岸最根本的地方,青年则是文化延续和民族命脉的根本。当今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还很不足,文化“走出去”的潮流中更多的是古代文化,当代中国人缺少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没有很好地将其融进生活中。正如笔墨纸砚,不能仅把它当做研究的对象,还应将其变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祝愿同学们在八天的体验中开心愉快。

黄青龙先生致辞

北京理工大学魏宏同学代表体验营营员发言,期待在此次行程中体悟手工艺人的匠心独具,领略笔墨纸砚的精湛工艺,感受中国人独特的文化情怀。希望在旅途中能和对岸的小伙伴真诚交流,求同存异,传递青年力量,发出青年声音,同时收获珍贵的友谊。

魏宏同学发言

开营式最后,陈光巨先生为体验营授旗,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正式启动。

陈光巨先生为体验营授旗

体验营一行在八天的时间里,围绕“笔墨纸砚”主题,启程于杭州,行脚湖笔、徽墨、宣纸和歙砚故里,对20个体验点进行探访,触摸中华文化的脉动与温度,感受“书房里的中国”。

湖笔选料讲究,工艺精湛,种类繁多,讲究“尖、齐、圆、健”,被誉为“笔中之冠”。体验营主线行程从湖州访笔开启,营员们前往王一品斋笔庄和善琏湖笔厂,了解了湖笔的发展历史和手工制作流程,挽起袖子加入笔工行列,亲手制作了自己的专属湖笔,还在蒙公祠聆听了蒙恬改良毛笔的故事,感受了湖笔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呼吸节奏,以及毛笔与书写文化的发展传承。

参观善琏湖笔厂

体验择笔和定型

传承千年的宣纸坐拥“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美称。营员们探访宣纸故里泾县,在曹大三广场举行了“宣纸始祖”曹大三祭拜活动,并将台湾营员从宝岛新店溪和高雄爱河带来的水与取自宣纸发源地小岭的溪水汇合,用古老的“浇纸法”共同制作了一方融入两岸深切情感的素纸。在中国宣纸文化园和红星宣纸厂,营员们了解到宣纸的发展历史及制作工序,亲手捞制了印有自己生肖的特色宣纸,深刻感受到守护古法,延续传统,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的工匠精神。

共融两岸水

共浇一方纸

徽墨制作工艺精湛,集绘画与书法等艺术于一体,几乎成了文房四宝中“墨”的代名词。营员们探访绩溪胡开文墨厂、良才墨业和歙县老胡开文墨厂,了解了徽墨的分类、原材料和制作工序,并抡起六磅锤捶打墨团,执起毛笔为墨块描金,体验千年制墨古法技艺的精妙。体验营还观察了传统点烟与机器点烟的异同,感受到制墨工艺在发展过程中的变革创新。

体验锤墨

认真描金

歙砚具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宜墨养毫,素来为文人墨客所推崇。营员们在歙县老胡开文墨厂中的安徽歙砚厂体验了设计与雕刻两个重要制作环节,收获了自己亲手制作的一方砚台。在屯溪老街三百砚斋和歙砚世家,体验营一行见识了各类精品歙砚,对歙砚的材质特性、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有了深入了解,深入体味了“方寸之间,自有乾坤”、徽味十足的歙砚文化。

设计、雕刻砚台

在“歙砚世家”听讲解

在笔墨纸砚体验内容外,体验营还有一条始终与主线相伴、相生、相长的支线,串起杭州和徽州的笔墨文化。营员们在十竹斋艺术馆,了解和体验木版水印的制作流程,亲手印制了明代西湖地图;在西泠印泥,了解到印泥的选材和制作工序,还上手研磨朱砂、试搓艾草、杵捣印泥并体验了钤印;在西泠印社老址,观看了东汉“汉三老石碑”,见识了历代不同用途,不同材质、形制与线条的印章;在胡氏宗祠和屯溪老街,了解徽州宗族文化,体味徽派建筑的艺术风格;在桃花潭和黄山,感受到滋养笔墨纸砚诞生地和孕育文人墨客的自然环境与人文风情。

体验刻板

学习印泥的制作

与营员们紧密参观体验行程相伴的是专家讲座以及笔、墨、纸、砚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和大国工匠的讲解与指导。启程之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李洪智教授为营员们带来了《文房四宝与汉字书法》的专题讲座,为营员们的头脑提前“武装”了知识理论。体验营一路走来,十竹斋木版水印传承人魏立中先生为体验营带来《木板水印的回家之路》的讲座,介绍了木版水印的相关知识。王一品斋笔庄第十七代掌门人许剑锋先生向营员们讲解湖笔的“前世今生”。绩溪胡开文墨厂厂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汪爱军先生和绩溪良才墨业创始人、著名徽墨制作专家冯良才先生带领营员们了解制墨工序。曹氏宣纸第27代传人曹建勤师傅指导营员们用古老的“浇纸法”制作素纸,营员们聆听了两位“大国工匠”——捞纸名匠周东红师傅和晒纸高手毛胜利师傅捞纸、晒纸的经验心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歙砚制作技巧”代表性传承人曹阶铭师傅带领营员们体验歙砚设计与雕刻。“歙砚世家”主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祖伟先生和“三百砚斋”主人周小林老先生带领营员们走近并触摸歙砚精品,体悟厚重的歙砚文化。

聆听李洪智教授的讲座

“大国工匠”周东红师傅捞纸

八天行程中,体验营还组织了文化衫手绘活动。营员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实地体验的基础上,围绕“笔墨纸砚”主题,结合体验营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利用体验的间歇时间自主创作,通过手绘及手写的方式进行了文化衫图案设计,并以小组为单位在现场及微信平台上进行展示及评选。

文化衫展示及介绍


为各小组颁奖

84日,体验营结营式暨交流论坛在黄山举行。交流论坛由台湾《旺报》言论部主笔卢虹女士主持。营员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幻灯片、视频展示、情景剧表演和歌曲演唱等形式,分享体验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大家认为本次活动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在体验过程中加深了对笔墨纸砚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并期望共同为两岸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营员讲述心得感悟

营员们表演小品《寻找笔墨纸砚》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总领队朱小健教授在交流论坛上对本期体验营进行了系统总结,认为本期体验营有三大特点:第一,人物互足。笔墨纸砚的诞生不仅有江南山水风光、民俗风情等地理环境与物质材料提供的条件,更有民众文化精神追求的因缘,生于其间的书画众生、能工巧匠才是赋予文房四宝生命的根本。第二,心手相促。笔墨纸砚的产生发展既是一种心智的追求,也是手艺的臻化。笔墨纸砚的制作者不仅是手艺人,更是有心人,都是守业人,也是传文人。同学们边动手边感悟,出于本心,成于己手,这种体验本身也是“心手相促”的。三,两岸交辉。笔墨纸砚是两岸共同使用的书写工具,但两岸的笔墨纸砚文化各有风格,这也正是开展此项活动的价值所在。

朱小健教授做总结

结营式由凤凰网文化中心总监柳理主持。教育部港澳台办副主任王志伟先生在结营式上致辞,指出两岸心相知,走得越来越近,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始终秉承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希望同学们通过体验营活动领悟到,年青人不仅要继承延续民族文化,还要对民族文化进行新的创造,要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结合起来,抓住发展的机遇,不断努力。

王志伟先生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主任刘涛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文化之旅不仅是旅行,更重要的是体验,去触摸和揣摩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寻文化根,把文化脉,结文化伴,行文化之旅。两岸存在差异,但有着同一个根。笔墨纸砚凝聚着祖先的创意和智慧,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血和汗,是需要两岸青年共同传承和发扬的优秀文化。

刘涛先生致辞

台湾《旺报》言论部主笔卢虹女士在致辞中指出,正是由于工匠们不怕吃苦的精神,对传统工艺的热忱,传统工艺才得以很好地保存与发扬,中华文化才能够源远流长。通过本次体验,两岸同学加深了交流,台湾同学也加深了对大陆的了解,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卢虹女士致辞

营员代表东吴大学陈长助同学在结营式上发言,认为两岸同学通过此次活动对笔墨纸砚文化有了更深、更广的了解。来自四面八方的伙伴亲密交流,彼此的故事交织成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相信这份缘分会延续下去,为两岸更深领域的交流发展出一份力。

陈长助同学发言

结营式最后,体验营主办单位领导及指导老师为每位营员颁发了结营证书。

颁发结营证书

“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由许嘉璐先生倡导,是以两岸大学生为主体的文化交流项目。自2014年暑期开始举办,每年举办两期,暑假在大陆,寒假在台湾,分别邀请两岸大学生在大陆和台湾进行实地体验,以共同的文化之根为钥匙,打开两岸交流的“心窗”。2014年至今,体验营已举办8期,分别以汉字文化、茶文化、长城文化、志工文化、民族文化(普洱)、民族文化(台湾)、运河文化和文化创意为主题。

凤凰网对体验营开、结营式进行全程直播,分别有逾33万、41万人次收看了开、结营式直播。体验营期间,台湾《旺报》和凤凰网全程随行记录和报道,体验营活动也得到了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爱国网、《中国文化报》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Copyright © 2017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