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营活动专栏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电话:010-58804106, 010-58803145(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1:30,14:00-17:30)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公众号
体验营活动专栏
笔墨纸砚文化之旅 图片纪行(一)
2018-08-07

    2018年7月29日,“笔墨纸砚文化之旅——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在杭州长江实验小学正式拉开了序幕。体验营总领队、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小健教授主持开营式,并为营员们带来了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体验营发起人许嘉璐先生特意亲笔书写的寄语,为身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富强的希望"的青年营员们送上了祝福。
许嘉璐先生手写寄语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调研员毛玉峰先生出席结营式,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光巨先生、主办方领导《旺报》社长黄清龙先生和凤凰网副总编辑吴海鹏先生和长江实验小学的相关领导出席开营式并致辞。为表达对体验营的祝愿与期待,陈光巨先生专门填了一阕《画堂春·笔墨纸砚》,词曰:

    
陈光巨先生为体验营授旗

开营式“全家福”
    开营式结束后,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魏立中先生为营员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木版水印的回家之路》的讲座。木版水印是我国所独有的一门印刷技艺,它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于一身,它传承千年,是古今中外印刷界的“大前辈”。了解过木版水印的“前世今生”后,体验营一行来到了十竹斋艺术馆,在魏立中先生的指导下拿起墨刷,以木版水印技术亲手复印出了明代西湖地图;执起刻刀,体味木版上深浅线条所蕴含的匠心。

  《木版水印的回家之路》讲座

走进十竹斋

欣赏木版水印复制的唐刻本《金刚经》

魏立中先生讲解木版线条

魏立中先生指导水印工序

猜猜看大家印的是什么?

印的正是这幅明代西湖地图

刻刀是这样用的

手把手教刻版
 
一身静气,专注下刀
    告别十竹斋后,体验营一行拜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泠印泥”的第四代掌门人曹勤师傅。营员们了解到,精心选取的天然朱砂、野生单瓣艾草及经过伏天暴晒的蓖麻油,辅以工匠们一丝不苟的手工制作程序,才成就了“夏不渗油、冬不凝固”的西泠印泥。在曹勤老师的演示下,营员们亲眼见证了西泠印泥在冰箱冷藏室和火烧的考验下仍然“钤不改色”的优秀品质,观赏了珍品黄金印泥,还上手研磨朱砂、试搓艾草、杵捣印泥并体验了钤印。
曹勤师傅介绍处理朱砂的“水飞”工序

研磨朱砂原来是这个感觉

西泠印泥须选用优质蓖麻油
“冬不凝固”的西泠印泥

“我已悟得钤印秘诀!”

珍贵的“黄金印泥”
    既然有了印泥,怎么能少了印章?而说到印章,怎么能不提西泠印社?西泠印社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素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包括吴昌硕、赵朴初、启功先生在内的历任社长都是书画篆刻方面的大家。怀抱着对篆刻艺术的好奇,体验营一行“转战”位于西子湖畔、孤山南麓的西泠印社老址。印社依山势而建,随处可见摩崖题刻,幽静清雅。营员们穿过前山石坊拾级而上,观看了上世纪初印社社员齐力赎回的国宝——东汉“汉三老石碑”。
探访西泠印社旧址

营员们走过前山石坊

石刻随处可见
    吸过篆刻界“第一天团”的“仙气”,营员们参观了中国印学博物馆。从位置上来看,印学博物馆也是《盗墓笔记》中吴邪古董店的原型,不少书迷也专程来这里探访。这里当然没有“小哥”张起灵的黑金古刀,货真价实的古董倒是不少——馆中所藏的历代印章或官用或私用,或属地方或属中央,造型与线条或精巧或粗犷,让大家更近地触摸了古今篆刻艺术发展的脉搏。
风格各异的历代印章

感受篆刻文化

“相看两不厌”

印学博物馆前合影
    参观结束后,营员们当日的集体行程告一段落,进入“自由行”时间——文青游湖赏荷漫步苏白堤,吃货去寻醋鱼响铃东坡肉,杭州的风物与人情近在眼前,进在口中。
    *体验营行程的第一天的行程基本集中在“支线”,但无论是木版水印还是篆刻艺术,都与笔墨纸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为营员们正式体验笔墨纸砚文化埋下伏笔。体验营行程第二日为“湖州访笔”,敬请期待!

 
Copyright © 2017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