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电话:010-58804106, 010-58803145(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1:30,14:00-17:30)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公众号
新闻动态
总第115讲“京师人文宗教讲堂”儒学系列(二十九)天人合德:性善与成人
2018-04-20

2018年4月14日,“京师人文宗教讲堂”儒学系列讲座第二十九讲“天人合德:性善与成人”在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存山教授主讲,来自北京高校的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100余人聆听了讲座。

李存山教授

李存山教授从“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思想的形成讲起,引出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性善与成人。西周时期,中国已有事上帝和后土的“郊社之礼”,形成了天地相合而生众民的思想;认为人禀受了“五行之秀气”,可达到对“天地之德”的自觉,为万物之灵。这一思想模式经春秋时期的发展,于战国定型,它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自然观,儒家学说的人性论、人生观、社会观以及道德修养工夫论等也以此为基础。无论是孔子的“性相近”,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中都蕴含着人性向善的因素,都强调了后天“学以成人”的重要,因此儒家无不重视“教育”,尊师重教也成为儒家思想中的必有之义。李教授最后强调,人若有对“乾称父,坤称母”“性善”以及“学以成人”等的觉解和践行,也就能达到“天人合德”的高尚境界。“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其主要特色之一。

主持人 朱小健教授

李存山教授的讲座材料翔实,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直指根本。互动阶段,李存山教授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渊源”“如何理解《论语》中的‘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以及‘仁者爱人’”等问题与听众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现场提问

Copyright © 2017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