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电话:010-58804106, 010-58803145(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1:30,14:00-17:30)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公众号
通知公告
【剧透5-支线】笔墨纸砚文化之旅——支线剧透+入选营员名单揭晓
2018-06-08

 

       羊毫制笔、檀草制纸、松烟入墨、溪石成砚……经过四期剧透,相信大家已经对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即将踏上的旅途有所了解。如果说前四期的重点在于“主线”任务,那么本期剧透的关注点则在于“支线”,它们看似独立于“文房四宝”之外,实际上始终与笔墨纸砚相伴、相生、相长,密不可分,见证了历代文人的笔歌墨舞、诗书画印,承载者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心跳与温度。营员们将有机会前往浙江杭州与安徽黄山,细究“镂象于木,印之素纸”木版水印的前世今生,亲密接触“文房清供”之一的西泠印泥,品味水墨氤氲的徽文化。


浙江杭州·安徽黄山

 

十竹斋、木版水印「镂象于木  印之素纸」
西泠印泥、西泠印社「篆刻界第一天团」
胡氏宗祠、屯溪老街、黄山

 

木版水印


       木版水印是我国所独有的一门印刷技艺,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于一身,以笔、刀、刷子、靶子、国画颜料、水等为工具,复原传统书画的艺术形态、笔墨、神采,让作品展现原作的笔墨韵味。

木版水印画门神

       木版水印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隋唐。宋元时,木版水印技术多用于书籍插图印刷。明代版画盛极一时,尤以徽派为著。十竹斋的创始人胡正言正是安徽休宁人,这位“富二代”三十岁左右就辞官隐居,专门研究制墨、造纸、篆刻、刊书等雅事。屋前种了十余竿竹,遂得名“十竹斋”。在明代,用十竹斋的饾版印出的一张信纸,虽然看上去只是小小的一枚花样,却价值数两黄金,是当时文人雅士眼中货真价实的奢侈品。

 

杭州十竹斋

       明末清军入关之后,胡正言关闭了十竹斋,遣散了匠人。其中一些匠人辗转来到当时全国印刷的中心——杭州,十竹斋的木版水印在杭州落地生根,却也无奈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声势渐弱。直到2001年,木版水印大师陈品超的关门弟子、“非遗”传承人魏立中先生创立了杭州十竹斋艺术馆,聘请原水印工厂的十几位专家传授技艺、恢复品牌,让十竹斋的木版水印技术重新焕发光彩。

一花一叶见匠心

纯手工勾线雕刻的饾版

精妙的细节

木版水印《心经》

       本期体验营期间,营员们将拜访十竹斋艺术馆,聆听魏立中老师细细讲述木版水印的前世今生,并在魏老师的指导下拿起工具,亲自体验千年传承的木版水印技术。

木版水印工具

特制工作桌

学生体验作品

 

西泠印泥


       西泠印社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包括吴昌硕、赵朴初、启功先生在内的历任社长都是书画篆刻方面的大家。本次体验营期间,营员们不仅要探访位于西子湖畔、孤山脚下的西泠印社老址,吸一吸自古至今篆刻界“第一天团”的“仙气”,还要细访西泠印社除金石篆刻外的第二个非遗项目——西泠印泥。

西泠印社旧址

       印泥的三大主要原料为朱砂、艾草和蓖麻油。西泠印泥的主要原料是湖南矿区的朱砂矿,细分又有朱砂和朱磦两类。艾草质地坚韧,在印泥制作中充当着“骨架”的作用。上乘的艾草采摘下来后,要经历晾晒、搓去青皮、打绒等手工工序。蓖麻油则如同酿酒,喜“陈”不喜“新”,经过伏天暴晒的“伏油”才能成为最佳选择。要制作品质优秀的印泥,每个步骤都马虎不得。

天然朱砂原矿

蓖麻油

待加工的艾草

搓好的艾绒

       品质出众的古法手工印泥选料讲究、工序精密,西泠印泥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一般市场上几块钱一盒的普通印泥,多用的是化工原料。而西泠印泥坚持使用矿物原料,颜色艳丽,而且可保存数百年不褪色。匠人们对原料和工艺的“苛刻”造就了西泠印泥的优秀品质,它“冬不凝固、夏不出油”,铃在纸上富有立体感,能够将印文的风神纤毫毕露地显现出来。

合成朱砂

雌黄也是印泥制作的重要原料之一

合成朱砂与天然朱砂的色差

       如同女孩子们喜爱的各色口红,西泠印泥也有各种不同的“色号”。“鼎级朱砂”为正红色,“丹顶”红中带紫,“超级朱磦”偏橙红。“还朴”“观乐”“闲泉”“莲泉金辉”等品种也各有色相。

色泽鲜艳

“色号”繁多

       本次体验营期间,营员们将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泠印泥”第四代传承人曹勤老师对谈,近距离观看朱砂研磨、艾草处理、印泥的捶打、搅拌和秤量等制作工序之余,还能亲自动手体验印泥的制作,体味传承匠心。

加工中的印泥

捣印泥

研磨是印泥制作的重要工序

 


徽文化


     “笔墨纸砚之旅”营员们的足迹主要集中在两省(浙江、安徽)四市(杭州、湖州、宣城、黄山),虽然少不了江南气息的浸润,更多则是被“徽味儿”贯穿始终。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徽商文化、徽州宗族、新安理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戏曲和菜肴都是徽文化的重要内容。体验营期间,营员们将有机会到访胡氏宗祠、屯溪老街和黄山,观“粉墙黛瓦,封火山墙”的徽风古建筑,登徽州松烟墨的故乡黄山,逛“流动的清明上河图”屯溪老街,品原汁原味的徽派菜肴小吃,感受风格独特、韵味悠长的徽文化。

 

01   胡氏宗祠   


       龙川胡氏宗祠位于绩溪瀛洲乡坑口(龙川)村,古属徽州,文风鼎盛。它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五年(1547),于清光绪四年(1878)重修。宗祠坐北朝南,前后三进,祠以保存完好的各类木雕为最,有“徽派宝库”“中国古祠一绝”的称号。胡氏家族人才辈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都出身于此。营员们探访胡氏宗祠,相当于把并称徽州古建筑“三绝”的牌坊、民居和祠堂“一网打尽”。


胡氏宗祠外观

胡宗宪牌坊

龙川民居

宗祠内的“民生钟”

精美木雕


02  屯溪老街

      “屯溪”因三国时期吴国将领贺齐征讨山越部落时在此屯兵而得名。屯溪老街北依黄山、南傍新安江,得山水灵气。老街的发展始于宋代,全长一千两百多米,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徽州商业的重要物资集散地。街道两旁建筑既保持着明显的明清建筑特色,又继承了徽州古朴淡雅的风格,有“活动的清明上河图”之称。踏着老街的石板路,听听带着方言味道的吆喝叫卖声,品尝黄山烧饼、徽墨酥、高汤小馄饨、太平猴魁、《舌尖上的中国》里提到的毛豆腐……大饱眼、耳、口福的同时,徽文化也不知不觉深入心中。

雨后的屯溪老街

黄山特产顶市酥


03黄山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改名“黄山”。它成为本期体验营的重要一站,原因却并不仅仅在于坐拥“奇峰、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的美景,更在于它与中华文墨的不解之缘。徽州草木,造就文房一宝。徽州山水,则孕育了极具徽文化特色的新安画派。
       黄山属古徽州辖区,也是是秦晋时期新安郡所在。闻名遐迩的徽州松烟墨,最早便是以黄山松为原材料制成。峰峦叠翠的黄山和秀美灵动的新安江,为书画家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与素材。明末清初,诸多徽州山水画家师法自然,将中国山水无尽的情趣、韵味与品格生动地表现在尺幅之间,形成了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的新安画派。

       爬黄山也是营员们本次的重要任务,用双脚丈量黄山之高峻,用双眼记录黄山之奇美。奇松和怪石都是营员们的探访目标,但是否能看到云海,还要看天公是否作美,看大家的运气如何了。

云海

水墨画一般的黄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来讨食的小松鼠

挑山工

       笔墨纸砚文化之旅——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的剧透到这里就告一段落啦!离开营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是不是有很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呢?截至今日,营员的遴选工作已经结束,入围名单已正式公布。如需查询,请复制如下网址至浏览器地址栏观看。


网址一:
http://culture.ifeng.com/a/20180606/58599309_0.shtml
网址二:
http://share.iclient.ifeng.com/sharenews.f?aid=cmpp_032090058599309

 

Copyright © 2017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