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电话:010-58804106, 010-58803145(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1:30,14:00-17:30)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公众号
通知公告
【剧透3-纸】笔墨纸砚文化之旅——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
2018-05-21

 

      笔墨纸砚文化之旅——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的剧透来到第三期,登场亮相的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书写工具——纸。作为“文房四宝”中唯一跻身“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成员,纸自诞生起就一直在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交流、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酣墨浓,须落纸才终得圆满;一碑一帖,一诗一画,无纸也难以流芳。纸是记录者、承载者也是见证者。在当前的“键盘时代”“触屏时代”,是它绵亘千载的文化坚守,为我们保留了书写和阅读的质朴温度。


       时至今日,我国许多地区仍然保留着手工制纸的传统。云南纳西族的东巴纸,新疆和田的桑皮纸,陕西沁源的麻纸,四川夹江和浙江富阳的竹纸等,都是古法手工纸中的佳品。但真正坐拥“纸中之王”美称的,则是得名于唐、成熟于宋元、盛于明清、兴于今,传承千年的宣纸。

 

       相传,宣纸的创始人是蔡伦的弟子孔丹,将其发扬光大的则是宋代的曹大三。宋末战乱,曹大三一族避乱至宣城泾县小岭,因田地稀少、无法耕种,遂选择造纸以维持生计。曹大三继承了前人的造纸技术并在其基础上逐步提高,终于造出了洁白纯净的好纸(《小岭曹氏族谱》)。因纸的集散地多在宣城,故名宣纸。

古宣纸槽旧址

古旧的造纸设施

宣纸始祖曹大三像

       制作一张传统手工宣纸究竟需要多少道工序?为什么宣纸历经千百年仍能光洁如新?宣纸诞生在泾县是偶然还是必然?本次体验营将带领营员们探访位于宣纸故里泾县的中国宣纸文化园、红星纸厂和曹氏宣纸厂,在“大国工匠”们的讲解和引领下,观看宣纸制作的关键工序并亲手体验手工制纸,祭拜“宣纸始祖”曹大三,感受气韵绵长、独一无二的宣纸文化。


第三站——纸
安徽宣城泾县 
中国宣纸文化园·红星纸厂·曹氏宣纸厂

       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再加上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的美称。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和名家书画墨迹,大多用宣纸保存。每一张宣纸,都是“天成”与“人工”的完美融合。


       成品宣纸按纸张洇墨程度可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按配料中青檀皮与稻草的比例,可分为绵料、净皮、特净三大类;按规格大小可分四尺、五尺、六尺、尺八屏、七尺金榜、八尺匹、丈二、丈六、二丈、三丈三等类;按丝路有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等。

种类繁多的宣纸

 

灵气所钟


       宣纸的选料极为讲究,对工艺和自然环境的要求也极高,堪称挑剔。其主要原料是青檀树皮与沙田稻草。青檀树为皖南独有,又以泾县所产的青檀皮质量最好。乌溪泉水丰富、水质清澈、酸碱度适宜、温度很低,用这种水生产出来的宣纸才“白如雪、绵如帛”。当地的气候及喀斯特山地的石滩也为原料的摊晒和漂白提供了最佳场地。诞生在泾县的宣纸,可谓是天地灵气所钟,占尽了“天时”与“地利”。

泾县小岭青檀

两年以上特级青檀皮

檀皮经自然漂白变为燎皮

宣纸文化园外的晒滩

纸厂引入山泉水以供造纸

       泾县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成就了宣纸的独特。即使备齐泾县青檀皮、沙田稻草、比例合适的纸药等所有“正宗”材料,离了这方水土,生产出的纸也不具备宣纸的美好品质。

黄蜀葵纸药

 

匠心传承


       选、捡、蒸、煮、沤、浸、扯、晒,清除青檀树皮、沙田稻草的无用杂质、存留纤维精华,摊晒至少一年进行自然漂白,饱尝日光月华,历过风吹雨淋,再经过蒸煮、碓捣、切碎、踩洗、过滤、打浆的“千锤百炼”,过了“水深火热”的捞纸与晒纸两关……宣纸从原料采集到最后成品要经过108道传统工序,其中80%以上都是机械无法替代的纯手工劳作。每张宣纸的诞生,都凝聚着匠人们的智慧与心血。匠人之于手工古法造宣纸,犹如德国人于制车、瑞士人于造表,循规蹈矩,精益求精,不敢有丝毫懈怠、半点偷工,这才造就了宣纸千年未改的质朴脾性与风骨。

捞纸用的纸帘

切皮工序

       在体验营所选取的体验点——中国宣纸文化园、红星纸厂及曹氏宣纸厂,营员们可以近距离观看包括摊晒、碓皮、洗浆、捞纸、晒纸等重要流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捞纸和晒纸,它们可谓是宣纸从无形到有形的关键工序。工匠们用竹制纸帘从纸槽里捞出来的纸一层层叠码成摞,放平压实,挤出水分,还要经过一天的烘干。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最起码要学三到五年时间,还得有相当的悟性。 工匠们开玩笑将捞纸称为“水深”,将晒纸称为“火热”。虽然是戏语,但也可略窥其中甘苦。

满是纸浆的纸槽

       捞纸讲究“一深二浅”,还要恪守“梢手要松,额手要紧”、“抬帘的要活,掌帘的要稳”等技巧。晒纸时要根据各种宣纸的特性,掌握刷纸力度的轻重,将湿润柔软的纸张平平整整地刷在焙面上,不能有一个气泡,不能存一条褶皱,更不允许出现一点撕裂。在泾县,“有两把刷子”(形容一个人颇有能耐)之说便源于晒纸。泾县出产的三丈三“超级宣纸”则需捞纸及辅助工52人、晒纸工20人、剪纸工4人配合完成。单张售价在一万元以上,堪称“一纸万金”。  

熟练的配合

捞纸是个技术活

揭纸

纸张要先烘再晒

携手共捞“三丈三”
(图片来源:红星纸厂官网)

      本次泾县之行期间,体验营特别请到了周东红师傅与毛胜利师傅,他们分别以精湛的捞纸和晒纸功夫,荣获“大国工匠”的称号。聆听完他们的讲解后,营员们还能亲自上手体验造纸,深入感受宣纸文化与工匠精神的传承。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自己动手究竟能不能造出“传说中的宣纸”,还要请大家摩拳擦掌、拭目以待啦。

成功刷好、正在烘干的纸张

生手很容易刷成这样↑↑↑

 

    下期剧透:砚
     笔墨纸砚文化之旅——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报名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快猛戳报名入口加入我们吧!


  

Copyright © 2017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